文章详情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章详情

《恰同学少年》:最伟大亦最被低估的青春偶像剧

图片丢失 Jeyrce.Lu 发表于:2019年7月5日 19:43 分类:【散文 3716次阅读

本文由:位长安 发表在 《恰同学少年》:最伟大亦最被低估的青春偶像剧, 写的精辟,清晰,转载到此与诸君分享(略有删减)。

衡山西,岳麓东,
第一师范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
丽泽绍高风。
多材自昔夸熊封。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第一师范校歌

一所普通学校,短短五年时间,竟然吸引了一大批民国大师,培养出近现代革命史上无数叱咤风云改天换日的人物,深刻影响并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diyishifan.jpg

这所学校就是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到1918年期间,校长孔昭绶首开民国自由教育之风,引来伦理学家杨昌济、国学泰斗袁吉六、语言学家黎锦熙、教育学家徐特立等等民国大家,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周世钊、罗学赞、向警予、陶斯咏等杰出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部励志偶像剧《恰同学少年》!

褪去了往日红色革命历史剧的高大上情怀与伟人光环,剔除了当下校园偶像剧的泛滥煽情与矫揉虚幻,没有流产堕胎,没有小三二奶,也没有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惊世虐恋。

这部剧向我们展示的是在一个开明校长与众多名师的带领下,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如何勤奋读书刻苦求学追求理想探索未来的热血沸腾的故事。

他们的着眼点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混文凭,找工作,谋饭碗,求高薪,而是时刻砥砺自我、发愤图强,时刻以天下兴亡为己身之责任,将自己的所思所学与家国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恰同学少年x.jpg

这样的电视剧,早已不是简单的青春偶像剧所能涵盖,在我看来,它值得每一个当前浑浑噩噩度日的大学生观赏,值得每一个朝九晚五被工作消磨了斗志的人领略,值得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尚未被泯灭了良知的人体味!

《恰同学少年》是最好的人生励志剧,是击中当下教育要害的一剂良药,是值得每深陷绝望、痛苦与迷茫的社会人、教育人深刻反思的良心之剧。

以下,我将从6个方面介绍一下这部气势恢宏撼人心魄的电视剧。

01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这是伦理学教教育学家杨昌济第一堂修身课上的自勉联。

杨昌济开堂第一段话就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学生:

“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修身。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

恰同学少年-杨昌济-0.jpg

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在如今很多人看来冠冕堂皇滑稽可笑的言论在100年前却仍旧是读书人自我坚守、道德标榜与处世之本。

紧接着,杨昌济询问了很多学生的理想之后,面对毛泽东的反问,在黑板上写下了工整有力的14个字。

恰同学少年-杨昌济.jpg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某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才。载得参天之大 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 自立自强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短短几句话,一个中西兼修、秉持清高与骨气的传统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杨昌济学贯中西,堪称一代名师。他因世居湖南长沙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加之学问通达,“板仓先生”,是民国有名的教育学家、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杨昌济-1.jpg

7岁开蒙,熟读经典,18岁中秀才,27岁加入谭嗣同的“南学会”,积极呼吁变法改革。戊戌变法失败后,赴日本留学,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英国深造,同时游历德国、瑞士等欧洲诸国,可谓见闻广博,学识精深。

杨昌济不求名利,不计得失,是真正的教育家。他回国后拒绝了湖南都督谭延闿关于省教育厅长的邀请,而是去了几所师范学校做一名普通的授课老师,此等精神与当下“学而优则仕”“教授进军行政”的风气可谓大相径庭。

杨昌济慧眼识珠,第一师范入学考试分数难以评定,国学泰斗袁吉六与学界新秀黎锦熙争执不下,是杨昌济寥寥数语一锤定音。

杨昌济-2.jpg

“单以这篇作文的技巧来看,这篇文章的确是不及上一篇。然则此文之中,越看则越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以小学教育之优劣,见战争之成败,国家之兴衰,纵横驰骋间豪气冲天,立意高远而胆识惊人。
没错,豪气冲天,胆识惊人,就这八个字!文采华章,固属难能,而气势与胆识, 才是天纵奇才之征兆。此子笔下虽粗糙,然胸中有丘壑。如璞中美玉,似待磨金刚,假以时日,将成非凡大器。非凡大器!”

杨昌济-3.jpg

杨昌济堪为毛泽东的伯乐。

杨昌济见解非凡,懂得因材施教。当毛泽东的考试成绩出现问题,校长召集大家讨论,各位老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是杨昌济以高瞻远瞩之言,肯定了毛泽东的能力,并且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批判,发人深省。

杨昌济-4.jpg

“毛泽东的成绩,我也看过了,总的来说,凡社会学科的课,他是门门全优;而非社会学科的课,成绩不理想。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独擅专长的怪才,如何看待这个学生,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教育。
我国之教育,向来就有贪大求全之弊,就以我校为例,部颁教育大纲规定的那些课程可谓面面俱到,从国文、历史,到法制、经济,乃至农业、手工,文理农工商无所不包,如此驳杂而主次不分的功课设计,这科学吗?这种恨不得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通才的教育模式,本来就为教育界诸多有识之士所诟病。”

杨昌济-5.jpg

“他是一个非常肯思考,也非常善于思考的学生,他的着眼点从来就不局限于个人之修身成才,而是把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之发展、国家之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可能用僵化呆板的应试教育来框死他,而要求他面面俱到、门门全优呢?”
“孔子不辨五谷,武穆不读兵书,爱迪生小学都毕不了业,拿破仑算不清两位数的乘除,这世间大才少通才啊!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先生,又何必为苛求几门功课的成绩,而硬要扼杀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学生的天性呢?”

杨昌济-6.jpg

这样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就是放在当下,也是振聋发聩!我们的中考,我们的高考,哪一次考试不是唯分数论,素质教育甚嚣尘上已有多年,可又有多少真正的进展?

不单如此,杨昌济极为注重个人的人格修养和修身,在生活作风上,他主张严谨刻苦;在言行方面,他坚持静坐默思,不说谎话,不涉狎邪;在生活磨练方面,他做事勤勉,崇尚劳动,衣食菲薄,珍惜时间,废止朝食,冷水沐浴,长途步行,以及反对无谓应酬。

杨昌济-7.jpg

杨昌济的言行举止在5年的师范生涯中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在内的学生们,成为大家最爱戴最钦佩的老师,亦是整部电视剧最为光彩照人的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真实的杨昌济确乎对毛泽东赞誉有加,在1915年4月的日记中,他对毛泽东的出身、经历,专门作过一段记载,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以“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评价毛泽东,足见杨昌济对毛之看重!

02 经世致用 兼容并包

谈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首先想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然而,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孔昭绶才是民国史上第一位实行兼容并包的校长。

校长不同于讲课老师,无法时时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所以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演讲。在整部剧中,孔昭绶一共发表了三次演讲,分别是:“经世致用演讲”“勤俭教育演讲”“明耻大会演讲”。

第一次演讲,孔昭绶信奉教育救国,笃信经世致用,开学第一个晚上,他就对学生们倾吐肺腑之言:

孔昭绶-1.jpg

我们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张南轩先生在此地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余年...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人才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我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
为什么呢?我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那么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孔昭绶-2.jpg

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

此言一出,所有新生无不振奋昂扬,甚为折服!

第二次演讲,孔昭绶针对学生刘俊卿嘲笑吃剩饭的蔡和森是叫花子,发表了极具教育意义的勤俭教育演说:

孔昭绶-3.jpg

“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
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

孔昭绶-4.jpg

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
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可是到了晚上,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孔昭绶-5.jpg

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俭朴乃修身之本。”

孔昭绶-6.jpg

第三次演讲,孔校长坚守气节,不畏生死。当日本狼子野心丢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独裁,汤芗铭不知廉耻逼迫学校举行“中日亲善”征文,孔校长没有忍辱苟且,而是不顾个人安危,发表反袁檄文,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明耻”大会演说:

孔昭绶-7.jpg

有一个词,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在日本人嘴里,中国就是支那...
......
今日之日本,处心积虑,虎视眈眈,视我中华为其囊中之物,大有灭我而朝食之想,已远非一日。而袁世凯政府呢,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他直欲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日寇,此等卖国行径如我国人仍浑浑噩噩,仍然任其为之,中华灭亡,迫在眉睫!!!

孔昭绶-8.jpg

国家之广设学校,所为何事?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又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当此国难之际,我青年学子,责有悠归,更肩负着为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

孔昭绶-9.jpg

死算什么?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以不移,虽刀锯鼎镬,又有何辞!人固有一死,死得其所,则不亦快哉!

孔昭绶-10.jpg

如此演讲,令人热血沸腾!

如此校长,令人感佩莫名!

三次演讲,将一位开明大度人格完美思想独立的校长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

孔昭绶因为反袁事件被迫逃亡日本,第二年,袁世凯垮台,孔再次担任一师校长,并且锐意革新,采取“学生自治”的治校原则:改组学友会,开办工人夜学,举行运动会,成立劳动会,成立学生志愿军,加强职业培训,实行修业旅行...

孔校长上书湖南省省长兼督军谭延嗣《呈试办学生课外志愿军文》的文章,申请成立学生志愿军,实行“德智军美”四举的新式教育理念。

在文章中,孔校长言道:“兹昭绶忝再任为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自应勉竭绵薄,诉之良心,积极改进,整理计划。首应时势需要确定教育方针,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

学生志愿军的成立可谓开全国高校风气之先,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积极锻炼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全剧最后毛泽东以学生军制伏全副武装的3000北洋溃军,使得千年长沙免于一场战火,便是孔校长实行军育的最大功勋。

毛泽东学生军.jpg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与斯诺谈话时曾说道:“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这里,我也获得了社会活动的最初经验。”

可以说,孔昭绶是湖南第一师范历史上最知名的校长,也是引领民国教育的先驱。

与孔昭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干。

平心而言,张干在人格上无可挑剔,无论是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学生伙食还是老老实实保护学生的安全,唯恐出一点乱子,都表现出他的负责踏实。

张干-0.jpg

与孔校长不同的是,张干保守窝囊,实行圈养的教育方式,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他像一只鸵鸟,选择将头深深埋进沙土中,忍辱负重,希望每一个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而,延长时间、拼命做题、打压个性等血与泪的教育,最终只能培养安分守己的封建奴才,与民国时期焕然一新的学校风气格格不入,也与这群风华正茂的学生想法背道而驰。

月考、收学费、易永畦之死将张干与学生的矛盾推上了巅峰,最终引发了毛泽东的驱张运动。

我们对张干固然怀有万分的同情与理解,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校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也无法引领一群志气昂扬的学生。

然而,可悲的是,当前的社会,孔昭绶之辈寥寥无几,张干之流大行其道,多少学校的校长声嘶力竭地表示学习蔡元培,效法孔昭绶,可私底下却都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张干!

03 湘江三杰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湘江三杰”,是全剧竭力塑造着墨最多的主人公。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价值观,三种治学处世态度。

下面以毛泽东为线索,略陈我对三人的看法。

先说毛与蔡

二人志同道合,是全剧最为默契相处最长关系最好的一对兄弟。严格讲,毛泽东是一团熊熊烈火,具有燃烧视野改天换地的气魄;蔡和森则是一汪滔滔碧波,具有无坚不摧汹涌澎湃的胆略!

毛泽东的家境颇为殷实,因为自己性情使然,父亲断了财路,无缘北大,选择了免费的湖南第一师范。

蔡和森-0.jpg

蔡和森则家境贫寒,母亲出身大户,反对包办婚姻而愤然离婚,凭借顽强的毅力培养蔡和森与蔡畅。

毛泽东的母亲温顺善良,是典型的传统旧式农家妇道女人,父亲却蛮横霸道自以为是。毛泽东从小对母亲的同情与对父权的反抗亦是将来领导农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初露峥嵘。

蔡和森却恰恰相反,母亲葛健豪与鉴湖女侠秋瑾为莫逆之交,性格坚韧波澜不惊的她深深影响了蔡氏兄妹,对蔡和森的执着刚毅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蔡和森-1.jpg

全剧中蔡和森有一处尤其令人感动:教育学课上与刘俊卿关于教师地位的辩论,那是蔡和森人格光辉四射的最好证明!

蔡和森:“我不同意。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蔡和森-2.jpg

刘俊卿:“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和森:“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俊卿:“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和森:“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蔡和森-3.jpg

这是一段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的辩论,蔡和森的论述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我心目中对教师最好的定位!

可惜的是当前社会,教师的低待遇,教学队伍的良莠不齐使得曾经无比光辉的教师岗位变成了今天很多人眼中的鸡肋!可悲可叹!

就整部电视剧而言,蔡和森是最完美的学生代表。无论是勤工俭学艰难度日亦或刻苦求知发奋自立,都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榜样!亦是当今社会大学生最好的模范!

毛泽东极端偏科,常常固执己见,而蔡和森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毛泽东冒险急躁,喜欢险中取胜,而蔡和森沉着冷静,坚韧睿智;

毛泽东粗犷豪放,时时张扬过甚,而蔡和森内敛含蓄,刚毅执着...

杨昌济临死之前,曾向章士钊写信推荐二人:“毛泽东与蔡和森,海内人才,君不言救国则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足见杨之慧眼!

当然,蔡和森的结局非常悲壮:1928年爱妻向警予被捕,1931年蔡和森遍历酷刑,面不改色,壮烈牺牲!

下面说说萧子升。

萧子升是三位中文采风流最出众的一位,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被袁吉六盛赞有大家之风,加上可以左右手同时写对联,可谓出尽风头。

作为长沙读书会的会长,萧子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并不低于毛泽东,加上此人风度翩翩,信奉改良主义,崇尚美育思想,像极了古典文人,在全剧中魅力四射。

萧子升-0.jpg

从一开始萧子升与毛泽东的许多观点都针锋相对,不过这些仅限于学术讨论,真正产生重大分歧是二人1917年暑假的一次游学经历。

二人智斗年过古稀喜欢卖弄风雅实则满肚子男盗女娼的翰林老爷丁德安,毛萧二人设计救出被放高利贷险些羊入虎口的小姑娘。

萧子升-1.jpg

萧子升认为社会需要慢慢改良,毛泽东却坚持要革命。二人的真正分歧也由此产生。之后二人分道扬镳,相约30年后再见分晓。

结果萧子升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建国后去了南美乌拉圭。而毛泽东则砸碎了旧社会,建造了新中国。

1955年6月,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曾有一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似乎有怀念当年同学登岳麓山,如今却身在域外小国之意。

04 文明其精神 野蛮之体魄

毛泽东无意是全剧的主角,光芒四射自是无可厚非,然而导演摒弃了之前塑造伟人高大全的套路,将少年毛泽东展示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棱角突出。

毛泽东是刻苦治学的范例。他在一师读书的几年中,写了数不清的读书札记。在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的书上,他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评语

在他最喜欢读的《韩昌黎全集》中,圈点、考订、批评和称赞,朱墨纷呈,琳琅满目,此外,他手抄十余万字的《西洋伦理学史》,至于其他的读书事迹,不胜枚举。因此,他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苦读生”。

关于治学,毛泽东与杨昌济有一段精彩对话:

杨昌济-8.jpg

毛泽东:“修学储能?”
杨昌济:“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
毛泽东:“那以今日之我,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杨昌济:“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的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误的...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能力?过早地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不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于你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在你修学储能的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渊。”

杨昌济-9.jpg

毛泽东:“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毛泽东不但重视文明之精神,更重视野蛮之体魄。在孔昭绶实行学生自治争取大家意见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尚武”精神。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同学,一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同学...永畦是那么善良,成绩是那么突出,唯一可惜的就是他的体质太弱...

毛泽东-体育辩论.jpg

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把体育放在眼里,颜回、贾谊、王勃、卢照邻、这些历史人物的才华难道还不惊人吗?可他们都短命!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英年早逝...
我最佩服斯巴达人,人数那么少,却可以称霸古希腊。为什么?他们不仅重视精神之文明,更重视野蛮之体魄!

中国的未来,需要的是青年,青年的未来,需要坚实而强健的体魄!

毛泽东就是重视体育精神的典范,他不但坚持冷水浴,风雨中锻炼身体,而且亲自写下一篇长达七千余字、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经杨昌济加工润色后,推荐给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陈独秀,于1917年4月1日以“廿八画生”的笔名,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

毛泽东-游泳.jpg

《体育之研究》是一篇十分出色的文章,它是毛泽东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的历史价值不独是学术上的,还在于思想观念上的。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起游泳,一起爬山,一起瞻仰先贤胜地,一起砥砺求学共勉!真正做到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毛泽东-谁主沉浮.jpg

当然,毛泽东并非完人,亦有很多缺点,毛泽东重视兄弟情义,却常常有失分寸,比如代替萧子升和萧三写入学考试作文,比如课堂公然顶撞国文老师事后死不悔改,比如一怒之下带领同学抵制月考,最后驱赶校长等等。

然而也正因毛泽东敢想敢做,勇于冒险,粗犷豪迈的个性才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富充满生趣。

剧中,毛泽东的惊人表现之处太多,我个人最喜欢的有三处!

第一处,全长沙发布征友启事,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二十八画生即毛泽东,由毛泽东三个字繁体共二十八画而得。

毛泽东-二十八画生.jpg

这一举动可谓暗合古人以诗会友,以友辅仁的思想。

第二处,大雨中与众人登岳麓山。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

盛暑时分,毛泽东、蔡和森、陶斯咏、向警予等人不畏狂风暴雨,夜登岳麓山。

毛泽东:“大风怎么了?大雨又怎么了?古人云: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今天我和老蔡算是好好体会了一把。”
蔡和森:“没错,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

最后众人齐颂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毛泽东-夜上岳麓山.jpg

第三处:率领学生军制伏全副武装的3000北洋溃军。

1918年,北洋溃军3000人退到长沙,在猴子山驻扎,打算血洗千年古城。此刻城内毫无驻防,只有十余警察。

毛泽东-带领学生军.jpg

正在大家慌乱之际,毛泽东率领一师200学生军采用心理战术,一举逼降他们,真可谓惊天动地!

此事被一师校长孔昭绶写进了校志,全校同学对毛泽东的由衷评价:通身是胆!

这场学生军智斗正规军的戏份我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热血沸腾,什么是学以致用?什么是军事奇才?什么是革命领袖?这部戏这一幕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05 巾帼女侠亦风流

除了湘江三杰,下面聊聊剧中三位女侠: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

向警予是全剧中我最欣赏的女性,激情四射,热烈火辣,是探春与秋瑾式的才女侠客!

向警予是女权主义运动的领袖,是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巾帼女侠.jpg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铮铮之言,如今闻之,依旧令人振奋!

1919年,面对长沙军官周则范的婚姻逼迫,向父无奈同意,向警予却抗婚离家出走,住在蔡和森家。

蔡和森-向警予.jpg

1920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在法国结婚,被人称之为“向蔡同盟”,1926年,二人在莫斯科和平分手,1928年,向警予被叛徒出卖牺牲。

剧中写陶斯咏单恋毛泽东,恋爱无果,投身教育,孤老终生,历史则不然。

陶斯咏.jpg


陶斯咏,取自《礼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人如其名,陶斯咏是当时长沙第一才女,第一美女,有“湘江才女冠江南”之称。

她是毛泽东的初恋情人,出身名门,气质脱俗,主张教育救国,与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互相吸引,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

二人一度陷入疯狂恋爱,因加家境的巨大反差,加之陶斯咏与萧子升一样,同样主张改良,这一点与毛泽东的理念迥然不同,所以最后二人不欢而散。

毛泽东在1920年代曾写过一阙词给陶斯咏,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虚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目前权威的《毛泽东诗词》选本都认为此诗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之作,然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为谬误。

1937年,1961年,毛泽东曾修改此诗以赠丁玲等人,“人有病,天知否?”改为“重感慨,泪如雨。”“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改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由修改稿似可窥视原稿样貌与毛泽东心思。

经湖南学者彭明道详细考证,此诗确乎为赠陶斯咏之作,表现二人藕断丝连之情感,私以为这一点增加几份温情脉脉与主人公的可爱,倘若将毛写成了无情感之伟人,只有真理只有理想,不谙情爱,反倒不可信不真实,损害了毛之形象。

1931年去世,陶斯咏病逝于上海,年仅35岁。

杨开慧与毛泽东于1920年结婚,1930年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时候,湖南军阀何健逮捕杨开慧,威胁说:“只要你宣布和毛泽东断绝关系,就放了你。”杨开慧大义凛然:“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于是,杨开慧在识字岭慨然赴死,英年28岁。

毛泽东-杨开慧.jpg

1957年,毛泽东写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纪念妻子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剧中,关于毛泽东的感情,杨昌济和杨开慧有过一段对话,或许可以解释毛感情之波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个性。有个人呢,就像一支蜡烛,光芒也许并不耀眼,但却温馨、祥和。他追求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可是有的人呢,却像一道闪电,一团烈火,熊熊燃烧,不顾一切。

也许他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也许他能赢得世人莫大的敬仰,但同时也就注定了,他不会留恋那只属于两个人的温馨与浪漫。因为还有更高尚更远大的理想,需要他去奉献。这样的人,他的感情同样真挚,但却不见得被一般人所接受。”

杨开慧:“那可不一定。蜡烛即使燃得再久,我想有的人,也宁愿去选择惊天动地的闪电。

无论是杨开慧亦或陶斯咏,注定因为和毛泽东的情感而充满波折。

06 我是个卖臭豆腐的儿子

除了几位正面人物外,有一位反面角色同样引人注目,他就是刘俊卿。

刘俊卿-0.jpg


刘俊卿历史并无其人,为导演虚构,却是整部电视剧的点睛之笔,因为他的存在串联起了剧中的所有人物,并且是剧情变得合理而有趣。

刘俊卿仿佛是当下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他的加入使得整部剧充满了所谓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垒,追求物欲与高尚纯洁的并列,利己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赵一贞-0.jpg


赵一贞的原型是长沙学生赵五贞,被父母强迫嫁给有钱人,反抗无果自杀明志,当时毛泽东曾在大公报多次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婚姻制度。

赵一贞的加入使得全剧出现三对恋人,向警予与蔡和森热烈而火辣,陶斯咏与毛泽东柔和而明媚,赵一贞与刘俊卿缠绵而多情。

与湘江三杰不同的是,刘俊卿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偷萧子升文章,考试作弊,写下“中日亲善”文章,都是出自内心对功名利禄的向往。

刘俊卿家境贫寒,父亲卖臭豆腐为生,同时在学校为校长端茶倒水,妹妹抵押给大户人家为丫鬟,侍候的少爷恰恰是刘俊卿的同班同学王子鹏。

刘俊卿爱慕虚荣,父亲高利贷给他钱买皮鞋,中午吃饭和阔少爷王子鹏一起,面对妹妹来送饭佯装不相识,开学时父亲挑着行李入学,面对老师询问,他谎称父亲是自己的挑夫。

刘俊卿父亲.jpg


其父虽是卖臭豆腐之人,却深明大义,得知自己儿子举报校长,对其彻底失望,于是毅然决然掩护校长逃离,自己英勇献身。

刘俊卿虽是天之骄子,却丧失尊严,自怨自艾,性格扭曲,猪狗不如。可见,知识传授不同于人格教育。

联系当前社会,多少贫寒子女挥霍无度,而父母却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刘俊卿,不独活在民国,更是活在了当下,活在了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

剧中关于刘俊卿有两幕我印象最深。

一是刘俊卿因考试作弊差点被开除,因父亲求情得以留校考察。校长与同学王子鹏同时去刘俊卿家看望他生病的父亲。刘俊卿声嘶力竭呐喊:我是个卖臭豆腐的儿子!

刘俊卿-1.jpg

一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来校看望哥哥,蔡和森把自己的饭菜省给妹妹吃,他正饿着肚子!当食堂人散尽之际,蔡和森拿起了刘俊卿要扔掉的窝窝头,正好被回头取书的刘俊卿发现,刘俊卿借机嘲讽蔡和森。

他叫来食堂外面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幕正好被蔡和森懂事的妹妹看到,兄妹都流下了眼泪。

戏剧性的一幕是徐特立老师正好到来,徐老师目睹后没有说话,而是捡起窝窝头,陪着蔡和森吃起来,他打趣蔡畅说,“小妹妹,你如果不吃,我可要把它们统统消灭掉喽!”

徐特立.jpg


这一幕是全剧最感人的地方之一,也是徐特立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原本整个剧中形象较为淡薄的徐特立因为这一举动而光彩熠熠,成为许多观众心中仅次于杨昌济、孔昭绶的好老师。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刘俊卿代表了当下无数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贫寒子弟,代表了底层社会没有出路的孩子对社会的嗟叹与无声反抗,对于刘俊卿确实不能非黑即白武断地批判。

然而联系到穿草鞋的毛泽东、刷皮鞋挣学费的蔡和森、吃免费饭菜的叫花子徐特立,我们又该如何评判?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擎着高贵的灵魂,纵然贫困又何妨?深陷贫穷深刻自卑以致于丢掉做人起码尊严的刘俊卿是全剧最值得我们警醒值得我们反思的人物。

版权声明 本文属于  转载作品,原文地址: https://www.toutiao.com/i6704942370841952780/ 本站尊重作者的创作成果,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文章评论区

作者名片

图片丢失
  • 作者昵称:Jeyrce.Lu
  • 原创文章:61篇
  • 转载文章:3篇
  • 加入本站:2048天

站点信息

  • 运行天数:2049天
  • 累计访问:164169人次
  • 今日访问:0人次
  • 原创文章:69篇
  • 转载文章:4篇
  • 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新信息